
Episode 82: 凝视深渊:对话「修昔底德陷阱」之父格雷厄姆·艾利森(英文)
在 2018 年初冬的北京,主播游天龙对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院院长、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进行深度专访。

Episode 79: 也评中期选举
本次播客又是由区块链媒体平台Matters组织策划的在线圆桌,还是游天龙、朱鸣岐以及卞中佩三人对谈。选·美播客有幸得到Matters授权,将在线圆桌做简单后期处理,在此奉上以飨各位听众。

Episode 77: 播音员: 中期选举中的亲台议员
本期播客送来卞中佩在铁幕降临,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一期中承诺的涉台议员数据分析。推开美国国会第113-115届的法案提案、议员公开新闻稿、国会记录三重要数据,比较川普任內的第115届国会与过去两届在对台议题上的立场与实际行动,以及预测他们在本次中期选举中的命运。
本文原载于端传媒:數據帶你看:美國期中選舉,親台議員誰主浮沉?

Episode 74: 英文专访: 罗切斯特大学国际关系专家 Hein Goemans 教授
本期我们采访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国际关系专家 Hein Goemans 教授。他关注的课题是战争和冲突如何结束、领袖在国际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其学术专著《领袖与国际冲突》获得 2011 年国际关系领域的 Joseph Lepgold 最佳图书奖。

Episode 72: 社会学家看「亚裔诉哈佛」(上)
亚裔起诉哈佛大学录取中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三位研究过教育、移民和公共政策的博士生,从族裔、阶级、代际、移民史、斗争策略等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折射出的亚裔在美国族裔社会结构中面临的体制性困境进行探讨。

Episode 71: 铁幕降临,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10 月 4 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 Hudson Institute 就中美关系发表讲话。和以往美方论述不同,彭斯这番发言从历史的高度全面检讨已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着眼点不限于经济,而把对中国的抨击扩大到政治制度、社会治理、价值理念、军事竞争等诸多层面,让观察者不禁忧虑中美关系的前途:是否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

Episode 70: 假新闻的前世今生
「假新闻」在近年来成为美国政治乃至全球舆论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本期我们请到两位传播学博士和一位美国媒体从业者,一起讨论假新闻产生的动机、传播的机制、监管的方式、未来的发展。虽说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相信可以给大家提供关于这个问题的全新视角和广阔视野。

Episode 68: 高院大法官提名战的沙盘推演
中期选举临近,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诺的参议院审议程序可谓一波三折。上周爆出他在高中时的性侵丑闻,女性指控者更是在周末公开身份,给卡瓦诺的提名制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本期节目中,游天龙和嘉宾寄余生老师将就卡瓦诺提名战展开讨论!

Episode 66: 中期选举如何收官?
2018 年中期选举进入收官战阶段,各条战线的两党候选人厉兵秣马准备冲刺。中期选举对于许多中国人是陌生的。本期《选·美》播客邀请三位国会专家,对于中期选举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帮助您了解它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Episode 65: 民粹主义和民主政治的衰败:以美国为例(《选·美》线下活动 part 3)
七月初,《选·美》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线下活动。游天龙、王浩岚、和林垚分别做了三场主题报告。我们分三次将三个报告分享给大家。本期是第三部分,内容为林垚的报告「民粹主义和民主政治的衰败:以美国为例」。

Episode 64: 展望中期选举(《选·美》线下活动 part 2)
七月初,《选·美》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线下活动。游天龙、王浩岚、和林垚分别做了三个主题报告。我们分三次将三个报告分享给大家。本期是第二部分,内容为王浩岚的报告「展望中期选举:驴象相争,国会山究竟花落谁家?」。

Episode 63: 如何认识新时期的美国(《选·美》线下活动 part 1)
七月初,《选·美》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线下活动,游天龙、王浩岚、和林垚分别做了三份主题报告。我们将分三集分享给大家。这一期是游天龙的「如何认识新时期的美国」。

Episode 61: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迷思:历史、当下与内政之维
作为生在五星红旗下、长在改革春风里、与祖国一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代中国人,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认识一个美国。这个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现行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动辄便干涉内政,一言不合便推翻政权。不管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美国,它仿佛无处不在,永远都是在「动」的。

Episode 60: 政党制度、极化政治与宪政失灵
近日,《选·美》联合创始人游天龙在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政党制度、极化政治与宪政失灵」的美国政党制度讲座。他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来美国政党极化的历史,以及当下政党极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极化的主要原因。

Episode 59: 约会与许可: 从 #MeToo 走出来的议题
从 2017 年的 #MeToo 运动开始,约会中的暴力、许可问题(consent)、权力关系等就成了热门话题。本期我们以情人节为契机,从 Kristen Roupenian 的短篇小说「Cat Person」出发,讨论在大都市中约会可能涉及到的许可与沟通问题,剖析异性恋和同性恋中都可能出现的让人尴尬和费解的情况:怎样算是许可? 约会时对方付钱意味着什么?约会时,女性是否一直被隐性压力所迫,试图取悦对方,而无法享受?女生在约会时,会经常担心对方认为自己「作」(zuō)吗?